双孢菇、草菇轮作栽培可以提高原料利用率,同时也使菇房常年不闲,提高土地产出率。秋、冬、春季种植双孢菇,每平方米种植面积可出菇12~15千克,夏季轮作种植草菇,每平方米可出菇5~8千克。
双孢菇栽培
1.时间安排。双孢菇栽培主要是利用自然气温进行生产,一般进行秋播,8月初开始建堆发酵,10月中下旬开始采收,12月秋菇采收结束,至次年3月气温回升,又可出菇,至5月春菇结束。
2.培养料配制(以100平方米菇棚计算)。
配方1:麦秸2000千克,牛粪1500千克,菜籽饼50千克,尿素5千克,硫酸铵10千克,碳酸钙40千克,过磷酸钙1千克,石膏粉10千克。
配方2:麦秸2000千克,牛粪1000千克,菜籽饼50千克,尿素8千克,硫酸铵2千克,碳酸钙40千克,过磷酸钙2千克,石膏粉15千克。其中,麦秸要求无霉变、金黄色且秆多叶少,牛粪要求是黄褐色的粉碎的干牛粪。
3.建堆发酵。过程:原料(麦秸)预湿→建堆→翻堆。采用二次发酵法。室外第1次发酵时间25天左右,翻堆5次,间隔时间分别是7天、6天、5天、4天、3天。预湿时注意将麦秸预湿透,可以建堆2~3天,常向堆内喷水,建堆时以先草后粪的顺序层层加高堆制。按照宽1.6~2米、高1.6~1.8米的规格,长度根据场所而定。添加的化肥大部分在建堆时加入,至少加入总量的50%,边建堆边喷水,建完堆后有水渗出堆外即可。晴天用草被皮覆盖,雨天用塑料薄膜覆盖,严防雨水淋入。
雨后及时掀开薄膜通气。翻堆宜在堆温达最高后开始下降时进行。翻堆时,视堆料的干湿度酌情加水,并且第1次翻堆时把所需添加的化肥全部加入。测试堆温时应将温度计放入好氧发酵区。发酵结束后的培养料应当是秸秆平扁、柔软、呈现咖啡色、手一拉即断,具特有的香味。
棚内进行第2次发酵。将堆料移入菇房,堆在层架上,用蒸气加温,让过热的蒸气通入菇房,在1~2天内房温升到57~60℃,维持6~8小时后降到48~52℃,维持4~6天。其目的在于利用高温杀死大部分害虫卵和病、杂菌孢子,并利用高温在菇房中改善供氧情况下再次发酵,增加料中营养。
4.菇房的消毒灭菌。前茬草菇收获之后,清出废料,并用浓石灰水或波尔多液彻底消毒,以防将杂菌带入下茬。将适度腐熟的培养料先填入最上层床架,从上到下,逐床填入,填料厚度为16~20厘米。填料完毕,即关闭门窗,用甲醛或硫黄粉熏蒸消毒24小时,操作方法与空菇房消毒相同。
5.铺料、播种。菇房熏蒸消毒后,打开门窗及排风筒,排除药液气味或热气,及时翻料。若培养料偏湿或料内氨气过浓,在料面喷2%~3%甲醛溶液,随后密闭1夜,次日打开门窗通风后再翻料1次。播种前需先测量料温,若温度超过30℃,可再翻料1次降温,待培养料温度下降至28℃以下时才可播种。提前掰碎菌种,把2/3的菌种撒在料面上,翻入料的一半深处,再将料面整平、整匀,余下的1/3菌种撒在料面上,然后保持湿度,并控制温度不高于28℃,进行菌丝培养。
6.覆土与催菇管理。当菌丝长入料内2/3时,即可覆土。覆土前要把料面抹匀拍平。要选毛细孔多、有机质含量高、团粒结构好、持水量大,且含有一定的营养成分的土壤作覆土材料,以利于双孢菇菌丝穿透泥层生长。覆土厚度一般为2.5~3厘米,菇房每平方米床面约需粗土35千克,掺入生石灰,拌匀,调整至含水量60%、pH值8.0时覆盖。覆土后第2天开始喷水,使料吸足水分。经过10~12天,菌丝可长至离土表面0.5~1厘米处,此时应喷重水并加强通风,进行催菇。一般覆土后约经20天可见小菇出现,以后便进入出菇管理。
7.出菇管理。当双孢菇菇帽直径长到3~4厘米时及时采收,以防开伞或者降低商品性。采摘时用手捏住上部,轻轻旋转扭下,不能破坏土层,1潮菇可采收7天左右,秋菇期间一般可收4批,秋菇产量占总产量的70%左右。出菇完毕,便开始清理菇房和准备下轮草菇生产。
草菇栽培
1.时间安排。从双孢菇收获到双孢菇料进棚,有5个月左右的空闲期,此时正值暑夏,适宜栽培草菇。一般从6月中旬麦收后及时备料,建堆发酵,至8月中旬收菇完毕。
2.培养料配制。配方:麦草92%、麦麸5%、干牛粪1%、磷肥1%、石膏1%,并准备占干料4%的生石灰,根据栽培经验不宜加尿素,否则易生杂菌菇。
3.麦草发酵与消毒。将麦草用浓度为3%的石灰水浸泡24小时,使其吃透水并变软,然后加入牛粪、石膏、磷肥等,与麦草拌匀,做宽1.5米、高1米、长度不限的料堆,堆底留通风道,堆顶覆盖薄膜保湿、保温,进行发酵,当堆温上升到60℃时,保持24小时,再建堆,堆高1米、宽1米、长度不限。建堆后补足水分。
4.铺床、播种。发酵后的麦草铺在床面上形成中心高、周边低的龟背形,中心料厚20厘米,周边厚15厘米,上面撒麦麸(经2%石灰水浸泡)和石灰粉,喷足水,使含水量达到75%左右、pH值在9.0~10.0之间。当料温稳定于40℃以下、无氨味时播种。每平方米播500克菌种,采用穴播法播一半菌种,剩余的另一半菌种播到菌床培养料的表面,并用木板压实,使菌种与料紧贴。
5.覆土及发菌管理。覆土:取荒坡草丛下的壤土,经太阳暴晒后备用,播后随即在床面上覆土0.8~1厘米厚,并喷石灰水使覆土含水量达到最大,但不漏水到培养料中,调整pH值到8.0~9.0之间。然后关闭部分通风口,保持空气相对湿度90%左右、温度35℃左右进行发菌。若棚内温度升高,需加厚覆盖物,早晚打开通风口,并可于沟内灌水和中午在棚顶覆盖物上喷水降温,确保棚内温度不超过38℃,若料内水分不足,可喷石灰水补充。经过9天左右菌丝便会长满培养料,开始现幼菇。
6.出菇管理与采收。出现针头大小的幼菇后,应保持空气相对湿度在85%~95%之间。幼菇期不能直接向菇体喷水,随着菇体长大,为保持湿度,可每天向空中喷雾2次,向菇床喷水时,要使水温与床温相近,尽量不要直接喷到菇体上。到草菇伸长期及时采收,第1潮菇采收后,停止喷水3天,第4天喷重水,为第2潮菇提供充足的水分。经过3个潮次就基本出菇完毕,便可出料准备双孢菇生产。